盐是“百味之祖”,关乎国计民生。文登产盐的历史长达千年,据史料记载,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全国设盐官三十余处,其中昌阳盐官就设在文登境内今宋村一带,由此可见当时文登已属全国产盐较多的地方。
文登南部沿海滩涂广阔,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风力资源丰富,具备晒盐的优良条件,自古以来盛产海盐,清代以前均有不少盐民以煎盐为业,但由于煎盐含有杂质,味苦性燥,食之对身体有害,且煎盐程序繁多,因此价格昂贵。1874年始改煎为晒,主要工艺可分为建(整)滩、纳潮、制卤、结晶和堆坨几个流程。文登海盐晒制技艺要点有纳潮、制卤、结晶、堆坨。
纳潮:按场内外海潮水咸度、水位,及时纳入高浓度海水。纳潮部位须掌握连晴天纳潮头,雨后纳潮尾,平时纳潮中。冬季要冰下纳潮。
制卤:利用蒸发池把海水浓缩成饱和卤水。
结晶:以饱和卤、新卤、清卤灌池,防止用苦卤掺兑,根据结晶池中饱和卤水的Na、Mg比值,实行分段结晶。Na、Mg比值达不到要求时应及时逐段排泄,并从饱和卤卤库抽取卤水补充至各段结晶池中。
堆坨:过去用耙子捞盐后,以人力用扁担、条筐挑上小坨堆存,盖以草苫,延续很久。1958年改用胶轮小车,70年代用绳索牵引机带动大耙捞盐,用运盐车运上小坨, 1981年采用收盐机收盐,用管道输洗上坨,盐工劳动负荷大大减轻。近年来,采用小推车推盐和管道堆坨相结合的的收盐方式,虽然辛苦,劳动强度大,但产盐的质量明显提高。目前,盐场均为大坨堆盐,塑苫盖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