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塑是以面粉为主要材料制作的一种工艺品。在我国流行很广,有着非常渊源的历史。逢年过节,民间制作的面花食品,像蒸制寿桃,正月十五蒸十二属相,清明节蒸燕子等,这些既可食用又可观赏的面食,给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乐趣。威海的传统面塑就是在这些民俗活动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单纯供人们观赏的工艺美术品。
面塑的优点,一是可塑性极强,包括人物、风景、花鸟细节,清晰可见;二是色彩丰富,可满足各种素材制作;三是体积小巧,方便携带与制作。
制作面塑,和面是关键之一。制作面塑的和面与制作面点不同,前者需要考虑面团在可塑性、防腐性等方面的要求。许多人在制作面塑时都会遇到诸如面团不易塑造成形、作品易干裂绽口等问题。究其主要原因,恐怕还是制作者没有完全掌握面塑和面的诀窍。
由于面塑的流派众多,故和面的配方和手法各有所不同。即使是同一流派,和面的配方和手法也会因季节的变化及作品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传统面塑的配方一般是,冬季和面的配方为:精面粉400克、糯米粉100克、精盐少许、防腐剂60克、甘油100克、开水300克左右。
其制作手法,将面粉、糯米粉、精盐、防腐剂、甘油放在盆中和匀,再徐徐倒入开水并用筷子搅拌,然后将面团反复揉搓,直至达到“三光”效果:面光、手光、盆光。用手将面团压成薄片,上笼蒸约45分钟取出来,迅速将面片揉和均匀,再放入塑料袋中,用毛巾裹好,放置24小时至面团上劲后,即可用广告色进行调色了。如果是在夏季,考虑到气温和湿度等因素,一般可适当增加面粉的比例,可将面粉增加到500克左右,同时,防腐剂和甘油的比例也应适当加大。
和好的面团在冬季可保存1~2个月,夏季放在冰柜中也可保存1个月左右。取用时若感到面团发硬,可用手将其揉软,这并不影响其使用效果。
制面塑的工具十分简单:小剪子、小梳子、镊子、拔子、骨针、毛笔、竹劈、小锥子等物,捏面艺人根据所需随手取材,在手中几经捏、搓、揉、掀,用小竹刀灵巧地点、切、刻、划、塑成身、手、头面,披上发饰和衣裳,顷刻之间,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便脱手而成。
威海的传统面塑在民间工艺传承发展的道路上经过创新发展提高,现在形成具有威海地方特色的民间工艺美术品,深受人们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