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庙子大活报演出,据史料记载,始于明末清初,起初是群众自发组织的是为了庆祝新年的到来,祈祷来年的平安生活相约于每年的腊月二十三而举办的民俗活动。
草庙子大活报的基本形式主要是秧歌舞、舞龙、舞狮、大头娃娃、耍毛驴、跑旱船等。秧歌舞,又称扭秧歌,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其中一种民间舞蹈形式,因扭秧歌舞姿丰富多彩,深受群众的喜爱;舞龙,俗称玩龙灯,舞龙时龙跟着绣球做各种动,穿插,不断地展示扭、挥、仰、跪、跳、摇等多种姿势,所以以舞龙和舞狮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就成为一种民俗文化;大头娃娃,民间有很多相关的传说,说大头娃娃可以驱鬼,戴上这个以后,庄稼可以丰收,人民生活可以安康,人们生活的地区可以非常和谐;耍毛驴,主要是因为那优美的舞姿,生动有趣的表演,极受群众欢迎;划旱船,基本舞步为“十字步”、“碎步”、“垫步”、“弓箭步”、“趾步”、“矮步”、“挪步”等,是大旱年间当地百姓祭祀求雨的一种形式,同时也蕴含了当地群众对往日渔民生活的怀旧。
大活报的内容丰富,是独具特色的传统民间艺术,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耍官灯、打花棍在建国后已逐渐消灭,而耍秧歌(赋予新的内容)、旱船、小黑驴、高跷、舞龙、舞狮等至今仍很流行,每逢过节或重大庆祝活动,大活报仍是各村重要的庆典活动,并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和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