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不断头,是乳山市大孤山镇南口村长期流传的一种传统打击器乐合奏乐谱,用于配合乳山大秧歌表演。历经世代传承,至今已达150多年之久。凤凰不断头乐谱是由锣、鼓、小镲、手锣、钹五种乐器配合打击完成,整个乐谱全部以钹为号令起乐。乐谱广泛用于配合秧歌舞、秧歌剧、踩高跷、扇子舞、耍狮子等民间娱乐活动,起渲染气氛、召集观众、表达节日里喜庆欢乐心情的作用。
据传承人王华东(1930— )回忆,打击乐凤凰不断头始于1843年前后。当年在昆嵛山东麓有一座小山岭,人称凤凰岭,山下有一个村子叫凤凰村,文登铺集有一位老者(姓氏不详)居住在凤凰村中,他发明了凤凰不断头秧歌打击乐。后来南口村第一任传承人姜允芳(生于1878年、卒年不详)经过拜师,掌握了凤凰不断头乐谱,并在南口村传承下来。
旧社会民间时兴赶山会耍秧歌,凤凰不断头为南口村的秧歌队赢得世人无数的赞誉。每逢汇演,当南口村的凤凰不断头一上场,其他村的乐手都自动停止击乐,专心聆听凤凰不断头的音律节拍。凤凰不断头秧歌鼓点共有10个番,每番的节拍各不相同,其铿锵有力、激动人心的奏鸣,令打的人百打不厌,听的人百听不烦。所谓一番,就是一小段的意思。完整打完10番,需20分钟的时间。番有长有短,头尾最短,第六番最长。番与番之间有停顿,又叫拖,俗称眉眼。眉眼期间打的鼓点不限,全听钹的号令,钹起点怎么领,其它的乐器就怎么跟。眉眼期间上演各种舞蹈及表演唱。南口村的凤凰不断头自传世以来,在旧社会配合演过秧歌剧《三辈闹》《老来难》《后娘打孩子》《兄妹开荒》《难民逃荒》等众多剧目,新时代演过《百姓的日子比蜜甜》《人到老年不必难》《十大劝》等。
抗美援朝至文革结束期间,凤凰不断头曾一度中止。后来在合作化时期,村里又演过几次,先后中断期达40多年之久。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指导性纲领之后,老传承人王华东意识到文化吹来了东风,延续150多年的凤凰不断头不能在他这一辈失传。经他仔细回忆,将凤凰不断头乐谱一一记了下来,并在村里找来几位七八十岁的老人一起切磋,终于将凤凰不断头的乐谱恢复原貌。在村党支部书记的支持下,买来打击用的所有乐器,组建了村级秧歌队,凤凰不断头历经40年的间断重新在南口村回响。然而,因凤凰不断头曾间断时间过久,村中根本没有青年人学习过此种打击音乐,能够打击此乐的仅上世纪七十年代前后的那一代人,如今都七八十岁了,保护现状不容乐观,失传的机率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