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望岛居委会西面,有一座海拔375米高的巍峰山。因山顶建有仙姑庙,所以当地群众称此山为仙姑顶。仙姑庙古已有之,至文革前的1964年被作为四旧彻底砸掉。现今的仙姑庙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1992年重建,从1993年开始规模大了,至今连续举办14届,成为威海市区最大的民俗活动盛会。
郭仙姑的传说与仙姑庙的文字记载,有北宋真宗景德四年的汉辽双文碑为佐。公元1007年,辽国的一队人马,跋山涉水,舟楫渡海,带着肥美的牛羊和朝廷的礼品,虔诚的来到当时的京东东路登州府文登县白鹿乡以北的仙姑庙朝拜。辽国人朝拜仙姑的主要原因是:辽国的船只在雾天海上迷失方向,在迷茫中有一道灵光在仙姑顶上闪烁,指引船只找到生路。船员回国后,将仙姑救难的故事广为宣扬。当国王知晓此事后,派出辽国使臣来此祭祀仙姑,并请当地文等此案白鹿乡乡贡生张维撰写了汉、辽两种碑文,付梓刻石,以碑立志。此碑现存立于仙姑庙前。也是迄今发现最早的有关仙姑传说与仙姑庙的文字记载,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经过不同保管时代更替,兴衰延续,郭仙姑被不断神话,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仙道文化的集中代表和偶像,同时成为影响一方人文修养,教化社会道德风气的历史题材。但是,在强势文化的冲击下,传说面临难以持续的窘境。大部分青少年没有系统通过此传说,中年人的讲述支离破碎,几个高龄老人力量薄弱,“郭仙姑的传说”这一民间文学形式勉励失传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