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近代被帝国主义瓜分豆剖的争夺战中,作为屏障京师的军事要塞,威海卫被帝国主义强行租借了32年(刘公岛43年)。在此期间,中外人士或机构在威海修建了不少既有欧式风格又有中式元素的建筑,被称之为“威海英式建筑”。这些建筑按功能不同分为官方建筑、宗教建筑、商用建筑、避暑建筑和军事建筑5类,主要分布于刘公岛及威海湾沿岸。
威海英式建筑具有重要的文物、历史价值。它经历了英国租占时期、国民政府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乃至新中国成立至今的百余年历史风雨,是威海百年历史沧桑的缩影,是进行中国近代历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同时威海英式建筑具有重要的建筑技术史料价值。作为近代殖民地外廊式建筑的“化石式”遗存,是英国租占威海卫时期建筑文化遗产的典例,是全国范围内为数不多的建筑艺术特征鲜明且保存相对完整的优秀近代历史建筑群。
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致力于平等的博物馆:多元和包容”。在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威海市博物馆精心策划“百年印迹——威海英式建筑图片展”,展出文物、照片及艺术作品共计70余件,从不同角度向广大观众展示威海历史及威海英式建筑的独特魅力,这些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威海英式建筑将成为人们了解威海、了解山东、了解中国近代史的窗口,成为响亮的城市景观文化名片。
于向志 油画《庆和楼》
2017年 80X80cm
于向志 油画《小红楼》
2017年 80X80cm
姜中东 国画《英国领事馆官
邸》2015 年 42X59.5cm
姜中东 国画《四眼楼》
2015年 42X59.5cm
展览时间:5月16日—7月20日
展览地点:2号展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