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2周年,重温当的光辉历程,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七一来临之际,垛顶山社区党委、垛顶山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社区党员、共建单位等,共同参观“十八里担架道”专题展馆、贝草夼地下交通纪念馆等红色文化展馆,重温那段峥嵘岁月,品读英雄们的跌宕人生。
十八里担架道 “耪”出一条生命之路
1947年,国民党军进攻威海期间,威海群众为躲避敌人的拦截、运送伤员,将原本的赶集小路充分挖掘利用,通过担架从威海城里西门外走山路到达解放军的救护站,闯出了一条敌人打不垮的生命线,在里口山的荒山野岭中生生“耪”出一条道,这条路被称为“十八里担架道”。
在充满红色印记的展馆里,党员同志们沿着先辈的足迹,重温红色胶东土地上的奋斗历程。在参观过程中,通过历史场景的再现和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解说,让大家充分了解了里口山“十八里担架道”的由来,深切感知在战火纷飞的解放战争年代,里口山民众不顾个人安危,在荒山野岭中“耪”出一条生命之路,抢救无数在威海保卫战中受伤的革命战士宝贵生命的英勇事迹。
随后,大家来到红色观影厅,怀着崇敬的心情集体观看了红色纪录短片《寻访担架道》,从历史亲历者和革命后代的讲述中重温那段血与火考验的光辉岁月和艰辛革命历程。
重温红色记忆 走进贝草夼地下交通纪念馆
贝草夼地下交通站展馆坐落于羊亭镇贝草夼村,以“红色传承、历史记忆”为主题。在抗日战争年代,处于敌统区和抗日根据地交集处,中共威海县委在此设立敌工站,一批又一批抗日志士将这里作为“大本营”开展地下活动,以己身的流血与牺牲,在革命历史上书写了光荣的一笔。
进入纪念馆,在解说员的引导下,大家集体观看了历史故事影片《暗夜潜行》,参观了展馆“另一条战线”“卫城暗战”“暗夜中的贝草”“为了忘却的记忆”四个版块,深入了解了革命战争年代贝草夼村逐步发展成为共产党地下交通站的历程,学习了贝草夼地下交通站羊亭敌工站站长梁自修、电影《女交通员》原型王锡荣、背着骂名干革命的王锡全等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最后一起观看了红色革命视频《一封家书》。扣人心弦的影片、刻骨铭心的照片、革命前辈们的文物......历史一幕一幕展现在眼前,让许多党员湿润了眼眶。老一辈共产党人用青春热血书写的对党无限忠诚和深厚的家国情怀,令大家深受震撼和感动。
此次参观让党员们接受了一场震撼心灵的党性洗礼,进一步增强了党员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参观结束后,党员们内心深受震撼,纷纷表示要沿着先辈们的足迹,赓续革命精神,将其转化为学习和工作的精神动力,以实际行动为社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