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州选择
  • 区/县选择
当前位置:首页> 信息资讯 >茅盾文学奖高分书单(二)
茅盾文学奖高分书单(二)
发布时间:Mon Feb 05 00:00:00 GMT+08:00 2024来源:威海市图书馆

“书如药,善读书者能治愚”。阅读经典,如同与智者对话,既能清心养性,又能汲取力量。今天继续为大家推荐茅盾文学奖高分作品。经典伴我成长,经典一路飘香,让阅读从现在开始!

1.《白鹿原》

馆内索书号:I247.57/158=10
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描绘了中国西北渭河平原半个世纪历史的史诗性作品,通过对白嘉轩和鹿子霖这两个家族的描写,展现了从清朝末年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社会变迁。小说以白嘉轩为核心人物,通过其家族的兴衰历程,反映了宗法家族制度及其背后的儒家伦理道德。在这个过程中,白家和鹿家两大家族的后代们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种种挑战和冲突,包括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事件。这些家族成员的生活充满了爱恨情仇、权谋诡计,以及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刻反思。该小说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经典语录】“同样一句话,咀嚼一次就有一回新的体味和新的领悟,不仅不觉得味尝已尽反而觉得味道深远;好饭耐不得三顿吃,好衣架不住半月穿,好书却经得住一辈子诵读。”  
——陈忠实

2.《额尔古纳河右岸》

馆内索书号:I247.57/3424=6
内容简介:本书是迟子建创作的长篇小说,描绘了中国东北少数民族鄂温克族的生存状况及其百年间的历史变迁。这部作品通过三位一体的结构,即清晨、正午、黄昏,讲述了鄂温克族人从贝加尔湖畔迁移至大兴安岭深处,依靠狩猎和放养驯鹿为生的故事。小说展现了这个民族在面对自然环境恶劣和现代文明冲击时的顽强生命力和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该小说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经典语录】“故事总要有结束的时候,但不是每个人都有尾声的。”
——迟子建

3.《平凡的世界》

馆内索书号:I247.57/99
内容简介:本书是中国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百万字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该书以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间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该小说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经典语录】“只有自己诚心待人,别人也才可能对自己以诚相待。”
——路遥

4.《蛙》

馆内索书号:I247.57/2979(馆藏为其他版本)
内容简介:本书是中国当代作家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由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作家杉谷义人的五封书信、四部长篇叙事和一部九幕话剧组成,首次出版于2009年12月。《蛙》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在形象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的同时,成功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明、感人至深的农村妇科医生形象;并结合计划生育过程中的复杂现象,剖析了以叙述人蝌蚪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卑微、尴尬、纠结、矛盾的精神世界。该小说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经典语录】“你可别羡慕这个,金钱,美女都是过眼云烟,只有祖国、荣誉、家庭,才是最宝贵的。”
——莫言

5.《尘埃落定》

馆内索书号:I247.57/109(馆藏为其他版本)
内容简介:本书是藏族作家阿来的一部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1998年。小说描写一个声势显赫的康巴藏族土司,在酒后和汉族太太生了一个傻瓜儿子。这个人人都认定的傻子与现实生活格格不入,但却有超时代的预感和举止,并成为土司制度兴衰的见证人。小说展现了独特的藏族风情及土司制度的浪漫和神秘。该小说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经典语录】“聪明人就是这样,他们是好脾气的,又是互不相让的,随和的,又是固执己见的。”
——阿来

我要留言 
留言评论2条
资讯推荐
活动推荐
场馆推荐

“扫一扫”

获得更多

意想不到

0631-5866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