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0日—2月3日,威海市图书馆尼山书院分别开展了两期以“传统文化里的中国年”和“民俗过大年”为主题的少儿冬令营,600人次参加了活动。
第一期:传统文化里的中国年
【闻香识趣】古法香牌
“古法香牌采用纯天然香粉为原料,遵循‘君臣佐辅’原理调配香料,研磨成粉再混入一定比例的水,配以黏合剂,调湿后以刻有装饰图案的模具压制而成。”课堂上,小小香道传承者们跃跃欲试,严格按照要求,调配、和香、和泥、醒香、制形、阴干,保证香牌精致的内涵与品质。
【岁暮天寒】茗茶润心
茶艺于老师向孩子们展示了茶艺中的行茶十式,行礼、布具、赏茶、冲泡、奉茶……行云流水的茶艺展示,让小茶艺师感受到茶艺之美。在老师的指导下,小茶艺师也进行了茶艺体验,他们自己动手冲泡茶叶,从生涩到熟练,亲身体会茶文化的魅力。
【新岁启封】翰墨春联
课堂中,从最基本的执笔姿势开始,书法老师指导同学们如何运笔、掌控笔速等书写技巧。小书法家们全神贯注地压纸、沾墨、起笔、收笔,一起一落之间,一张张用不同字体挥就的“福”字、楹联完美呈现。同学们用毛笔传递着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继承,每个福字、每副对联都体现着对新春的祝愿和对幸福的诠释。
【拓福迎春】年画拓印
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课堂上,邹老师向大家详细介绍了木版年画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与流程。随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朋友们上墨、铺纸、拓印、装裱,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年画便跃然纸上。
【乐享年趣】掐丝珐琅
掐丝珐琅又名景泰蓝掐丝珐琅,因工艺考究,2006年被国家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中,梁晓春老师先向同学们讲述了掐丝珐琅的由来、注意事项和基本要领。随后,同学们开始掐丝、配沙、上色,经过一个半小时的创作,一个个光彩夺目的龙行掐丝珐琅作品诞生了。看着自己亲手制作的作品,孩子们发自内心地高兴。
第二期:民俗过大年
【寻忆年味】胶东花饽饽
小小面艺师在面塑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揉面、塑形、装饰,采用切、揉、捏、揪、挑、压、搓、拔等手法,再配上工具,制作出形态各异的花饽饽。
【龙腾虎跃 】舞龙飞灯
舞龙飞灯的课堂上,同学们认真学习龙灯的制作方法和制作技巧,一步步拼接,经过一番努力,一条条活灵活现的舞龙出现在眼前。同学们提着舞龙灯,展示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大家沉浸在欢乐的氛围中。
【喜乐新春】民间泥塑
课堂上,在老师们手把手的指导下,小朋友们学得有模有样,揉、捏、切、贴、搓,十八般武艺轮番上场,一件件活灵活现的泥塑作品在一双双灵巧的小手中诞生,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文化技艺的浓厚兴趣。
【民间艺术】窗花剪纸
这次剪纸活动内容丰富,老师不仅安排了传统折叠剪纸,还有刻刀剪纸。老师提醒,“龙”形图案最大的特点就是细碎的线条比较多,在剪刻时要特别小心翼翼。红彤彤的剪纸渲染了热闹的氛围,一张张普通的红纸在同学们极富创意的双手创作下变得花样百出,栩栩如生。
【“布”里生花】草木扎染
折叠、旋转、捆绑……在皮筋等工具的缠绕固定下,手帕变的形态各异,充分沉浸在调和的染料中。稍等片刻后,在孩子们的手中呈现出花纹色晕丰富、错杂融浑、斑斓厚重的模样,每一条手帕和围巾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瞬间打开孩子们的艺术创作大门,他们既兴奋又自豪。
为期一周的少儿国学冬令营圆满落幕了,孩子们学到了知识,也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家长们也纷纷表示,很喜欢尼山书院组织的冬令营活动,孩子不但能学文化,还能提升文化素养。
少儿国学冬令营、夏令营是威海市图书馆的一项品牌活动,已经开展近10年,惠及小读者10万人次,受到家长和孩子的点赞和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