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文登林氏家族,是威海地域颇具文化底蕴的家族之一。据光绪《文登县志》中载,在封建科举制度下,林氏家族先后有5人考中进士,其他如贡生、秀才则数不胜数。这在威海古代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其中尤以蔡官屯(今属荣成市上庄镇)林氏子弟最具代表性。林氏家族最为人称道的是其子孙清正廉洁、勤政为民的官声和精进好学、颇有建树的文名。
林氏子弟通过科举功名走上仕途的不在少数。他们在任上恪尽职守、公廉自持,深得朝野的赞誉和爱戴。
林洙,字孔源,文登人。自幼天资聪慧,勤奋好学。由于家贫,常常在夜间以柴薪照明读书。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林洙中举,次年会试题名,列二甲第四名进士,即殿试第七名。这在文登县整个科举考试的历史上,无人能望其项背。从政后,林洙任户部主事,时正值边关战事频频,户部奉旨慰劳边关将士的任务十分繁重。林洙作为户部主事专门负责办理此事。他不仅勤勉行事,而且对所经手的饷边财物严格管理,秋毫不染,受到朝野上下和边关将士的盛赞。后又调任清江浦运粮督办。此职在常人看来乃是一项肥差。按常例,那些商人总会拿出一大笔金钱“打点”新上任的主要官员,以便在该项事务中获取更大的利益。林洙上任后革除常例,秉公办事。为此,林洙得到淮河一带的官员和商人由衷地敬佩和拥戴。不久,林洙晋升户部员外郎,负责征收十库料物,权力非常大。有皇帝身边的宠臣透风给林洙,让他多入料物,从中渔利。林洙不为所动并严格按照规定办理。由于林洙处事公正、清正廉洁,很快升任户部郎中,成为一名举足轻重的高级官员。只可惜天不假年,上任仅一月,林洙即因积劳成疾卒于任上。其棺椁运回家乡时,除一口棺材外,再没有任何陪葬品。林洙的清白之声,令乡人为之叹服。在明代,文登人将官声极佳的太子少保丛兰、郎中林洙、参议宋廷训、知州刘必绍4人,称为“四君子”。其中对林洙的评价是“以清节著”。“四君子”对后来文登学人优良品格的养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文章节选自《故事中的威海》
索书号:K295/390
馆藏地点:威海市图书馆三楼地方文献与工具书馆
友情提示:地方文献与工具书馆图书不外借,仅限馆内阅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