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威海市图书馆尼山书院第一期“古艺新思·码上未来”少儿夏令营圆满结营。在为期五天的课程中,200名中小学生通过“胶东面塑”“掐丝珐琅”“木雕”“螺钿”“人工智能与编程”“小小理财师”六大主题课程,在传统非遗技艺与现代科技思维的交融中,收获了知识、技能和自信。
一、指尖面塑师|胶东万象捏·对话岁时歌
胶东面塑是一项传承数百年的非遗技艺,它以面粉为载体,巧妙地将民俗文化与艺术创作融为一体。非遗传承人苏春霞老师领着小学员们,从最初的和面、调色,到后来的捏塑成型,一步步深入学习胶东面塑的精髓技艺。课程中,苏老师还巧妙地融入了现代卡通元素,如“小黄人”“Labubu”等萌态可掬的面塑形象,这些新奇有趣的作品深受小学员们的喜爱。
经过五节课的实践与学习,孩子们熟练掌握了“揉、捏、搓、剪”等面塑基本技法,独立了完成5件作品,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体会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
二、铜胎作画人|指间匠心·珐琅艺术
景泰蓝掐丝珐琅技艺,以铜丝为骨、釉料为魂,彰显精致典雅的东方艺术魅力。在梁晓春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同学们从基础的 “几何纹样”练习起步,逐步挑战并完成了“爱心扇”“蘑菇屋”“郁金香”等创意作品。课程全面覆盖了掐丝、点蓝、封层等制作环节,特别注重线条的流畅度与色彩的和谐搭配。
经过实践,同学们迅速掌握了铜丝塑形与釉料填充的精湛技艺,作品既保留了传统纹样的韵味,又融入了个性化设计元素,有效提升了艺术审美与精细操作能力。
三、凿木问道人|座右铭木雕·对话天地哲思
木雕是一项古老的民间艺术,古家具修复项目传承人原天枢老师,围绕“座右铭木雕”这一独特主题,精心传授木雕的选材技巧、构图艺术以及精湛的雕刻技法。在他的课堂上,哲学理念被巧妙地融入其中,学生们在木料上精心镌刻出“图难于易,为大于细”等饱含人生智慧的格言,让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涵。
经过五天的紧张学习,在原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学生们逐渐掌握了阳刻与阴刻的基本雕刻技巧,并能够独立创作出富含哲理的木雕作品。这一过程不仅让他们对传统文化符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让他们亲身领悟到了“慢工出细活”这一工匠精神的真谛。
四、螺钿裁光师|点螺成画·裁贝为艺
一片片普通的螺壳与蚌片,在小小工艺师的手中,仿佛被施了魔法一般,摇身一变,成了五彩绚丽、活灵活现的“花卉发钗”“蝴蝶摆件”还有“爱心熊”。浅粉色的贝壳,成了蝴蝶轻盈的翅膀;宝蓝色的蚌片,化作发饰上灵动的点缀。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孩子们熟练地施展裁切、拼贴、镶嵌等技艺,把大自然慷慨赠予的“废料”,精心雕琢成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这个盛夏,孩子们在螺钿课堂中,用指尖触摸传统工艺的温度,用创意点亮贝壳的光泽。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孩子们的专注与耐心,更记录着他们共学的温馨时光。当螺钿摆件在阳光下折射出斑斓色彩,传统工艺的魅力与童年的甜蜜记忆,也在此刻悄然定格。
五、小小程序员|人工智能与编程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的当下,编程已然成为一项不可或缺的基础技能。在为期五天的编程课程里,丛明和孙镇老师利用软件工具,引领学员们成功完成了“动物变装秀”“饥饿的鲨鱼”“动物散步”等一系列精彩作品。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尤为注重引导学员建立系统化的思维模式,通过解决实际的编程问题,逐步培养他们的逻辑分析能力。学员们不仅牢固掌握了编程的基础语法和算法结构,更在实践操作中熟练掌握了角色与运动设定、条件控制、变量运用以及克隆等操作技能。
六、小小理财师|贝币承信义·泰山量担当
理财教育在青少年素养培养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助力青少年更深入地理解金融知识。金融讲师慕小瑜精心挑选了货币发展史、反诈知识普及、人民币的深层含义以及如何成为金钱的明智管理者等主题,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场生动实用的理财知识盛宴。在别开生面的研学体验中,学生们化身为小小银行家,踏入齐鲁银行的大门,亲身体验了点钞比赛的紧张刺激,尝试了ATM机的操作流程,还深入学习了并实践了银行服务的专业礼仪。
经过这一系列丰富多样的学习与实践活动,同学们不仅掌握了基本的理财技巧,对银行的基础业务操作流程也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增强了风险防范意识,财务管理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真正领悟到了“理性消费”“量入为出”等生活智慧的深刻内涵。
时光荏苒,精彩继续。愿这段充满传承与智慧的旅程,化作孩子们心中永不熄灭的灯塔,照亮未来求知的道路。8月5日,威海市图书馆将继续以文为媒,以化为业,搭建成长的桥梁,期待与更多小朋友们在第二期的夏令营中再次相遇,共赴星辰大海的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