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从远古起,全球先民就以质朴方式顺应自然生存,在狩猎采集中与自然和谐共处。古代,不同文明孕育出蕴含生态智慧的哲学,彰显着人与自然的紧密关联。近代,工业革命带来发展也引发环境问题,环保意识在全球初步觉醒。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在全球全面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挑战。
8月15日,“全国生态日”即将到来。它似一座熠熠生辉的灯塔,指引我们坚守生态初心;又像一声振奋人心的号角,激励我们勇担环保使命。这一天,是对过往生态建设成果的深情回望,更是对未来绿色发展的坚定展望。
值此之际,让我们借书之力,开启生态探索之旅,于字里行间感受生态之美,汲取环保之力,共谱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生态新篇。
1.《克林索尔的最后夏天》
作者:赫尔曼·黑塞
索书号:I516.45/226
馆藏地点:威海市图书馆4楼文学馆
简介:该书是黑塞经典之作,以画家克林索尔生命末夏的绚烂与挣扎为线,交织着对自然、艺术与生命的深刻思考。书中自然万物皆成创作灵感,克林索尔用画笔捕捉生命瞬间之美,充分体现了“重视自然”的主题。它不仅是一部关于艺术与生命的绝唱,更是一曲对自然之美的深情赞歌。
2.《那山,那水》
作者:何建明
索书号:I253/1766
馆藏地点:威海市图书馆4楼文学馆
简介:本书讲述的是浙江安吉的故事。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就是在安吉余村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作品以中国美丽乡村发源地安吉县余村为创作基点,通过报告文学的形式生动反映了安吉人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以“两山”重要思想为指引,坚定不移地举生态旗、打生态牌、走生态路的风采风貌。
3.《气候文明史:气候变化和人类命运》作者:田家康
索书号:P467/38
馆藏地点:威海市图书馆5楼自然科学馆
简介:该书以宏大视角梳理气候文明史,揭示气候变化如何塑造人类社会兴衰。书中详实的史料与生动的案例,让我们清晰看到气候变迁对文明进程的深刻影响,为当下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历史镜鉴,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人类命运走向。
4.《自然史》
作者:布封
索书号:N091/26=3
馆藏地点:威海市图书馆5楼自然科学馆
简介:本书布封综合了大量的事实材料,对自然界作了精确、详细、科学的描述和解释。以细腻笔触描绘万物,从飞禽走兽到花草树木,展现自然生物的多样与奇妙。书中不仅呈现自然之美,更蕴含对生态平衡的深刻洞察。它让我们领略到自然系统中各要素的紧密联系,激发对生态环境的敬畏与守护之心。
5.《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之道》
作者:庄贵阳,周宏春
索书号:X511/4
馆藏地点:威海市图书馆5楼社会科学馆
简介:本书立足“十四五”时期以及2025年、2030年、2060年三个重要时间节点,结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各项要求,以十二章内容阐述了国际视野下碳达峰碳中和的中国之道,并从概念内涵、实践路径、能源基础、投资需求、科技创新、消费变革、综合应对、碳定价机制、城市引领、目标协同、碳汇作用、全球合作十二个方面全方位阐释碳达峰碳中和相关知识,回答了碳达峰碳中和有什么深刻含义、中国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出于什么样的战略考量、中国又该如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双碳”行动又将对中国和世界产生怎样的深远影响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