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是用刻刀与木材对话的古老艺术。紫檀的沉穆、黄杨的细腻、红木的敦实,皆有其天然性情。匠人深谙“因材施艺,因势度形”之道,于刀起刀落间,让木料的原生肌理与人文巧思相融,使寻常木材蜕变为承载情感与文化的艺术品。
雕刻之时,匠人以极致耐心打磨每一处细节:人物的眉宇流转、花鸟的羽翼颤动,都在刀锋下渐显灵动。无论是山水意趣还是典故场景,都被注入鲜活灵魂,于方寸间展现万千气象。这门流传千年的技艺,既是生活场景里的巧思点缀,更是文化传承的鲜活载体。从摆件到挂件,每一道刻痕都凝结着匠人的匠心,镌刻着时代的印记,在岁月流转中始终传递着传统手工艺的温度与力量。
本次展览邀请威海市古家具修复技艺、胶东刻匾技艺两项非遗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原天枢,带着他获奖的15件木雕作品进行展览。主要的作品是“威海老八景八条幅”一套,以当地“老八景”为题材,复刻地域记忆。木材纹理与刀法转折相呼应,或浮雕显山石层叠,或透雕展水波灵动,让百年前威海风光在木间重生。作品藏着老威海人的集体记忆,刀刀是对乡土的深情回望,印证了地域文化表达的独特魅力。《墨之殇》系列三幅,聚焦流落日本的王羲之《大报帖》《妹至帖》与赵孟頫《仇锷公墓碑铭》等名家手迹,那些法帖上的飞白与顿挫,被匠人转化为木雕的深浅沟壑——王羲之笔势的灵动,在木间化作流畅的阴刻线条;赵孟頫字体的温润,则以圆浑的阳刻凸显质感。其中,“威海老八景”与《墨之殇》系列皆获山东省工艺美术协会金奖,足见其艺术水准与文化价值。
作者:原天枢,威海市古家具修复技艺、胶东刻匾技艺两项非遗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山东省漆器工艺和木作工艺工艺美术师、威海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威海市工艺美术协会理事、威海海洋职业学院非遗导师、威海职业学院客座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分校云杉书院导师。个人事迹先后在《人民日报》《学习强国》、山东电视台威海电视台环翠电视台等媒体发布专题报道。个人作品获得2022中国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大会“中鼎杯”创意设计作品大赛铜奖、2022第十四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荷花杯”山东省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大赛金奖、银奖,2023第十五届第十四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荷花杯”山东省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大赛金奖和2024第十六届第十四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荷花杯”山东省工艺美术设计创新大赛金奖。
展览时间:2025年08月22日至09月21日(每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威海市图书馆二楼北侧展览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