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艺术源远流长,距今已有至少1500年的历史,剪纸艺术遗产在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在2009年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剪纸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民间智慧。
10月26日上午,临港区草庙子镇嘉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活动室内,一场别开生面的非遗手工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此次嘉和“童”文化——非遗剪纸宫灯制作活动引得众多回迁儿童积极参与,他们用自己的巧手和创意,为传承非遗注入了新的活力。
活动现场,老师首先为青少年们详细介绍了剪纸的起源、剪纸的方法技巧及分类,在了解了相关知识后,青少年们迫不及待地跟着老师学习亲手制作非遗剪纸宫灯。他们小心翼翼地将红色纸张折叠,并根据特定花纹裁剪着纸张,将一幅幅精美的图案呈现在纸上。接着,在老师的指导下,青少年们认真地组装宫灯框架,在四个面糊上宣纸,并将剪纸作品巧妙地粘贴在宣纸上。组装好剪纸宫灯后,大家将发光的小彩灯放到灯笼内固定,整个过程中,青少年们全神贯注,一丝不苟,表现出了足够的耐心,一个个精巧、独一无二的剪纸宫灯便活灵活现的出现在大家手中。
本次多元融合·文化传承——回迁儿童文化融合项目的开展,不仅培养了回迁儿童的耐心和创造力,促进社交互动,更让非遗文化在回迁社区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让古老的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