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服务方案阐述 | ||||||
(一)项目实施背景: | ||||||
问题背景: 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小观镇波罗岛村每年的谷雨或正月十五前后会举行参加一年一度的渔民节活动。当地信奉海神,围绕海洋文化具有一系列丰富的神话故事传说,蕴含着丰富的地方性知识。面对较为丰富的渔民文化的同时,当地却有着没有任何文字、图片、影像等记录,丰富的传统渔民地方性知识面临着文化流失、缺少文化传承保护的困境。因此以当地渔民文化为特色,讲述渔民故事,整理相关节日习俗传统,保护发展民俗文化对于目前的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有重要作用。 项目解决的问题: 1.当地的节日习俗禁忌、神话故事传说等地方性知识的挖掘与记录; 2.渔民节的活动的记录及其背后文化内涵的挖掘; 3.渔民文化象征符号的设计; 受益人群:威海市南海新区小观镇波罗岛村村民
| ||||||
(二)目标: 1.民俗文化呈现:对至少18位熟知民间节日习俗、神话故事传说的村民进行访谈,最后呈现为文字、图片、音频等形式的资料,并进行保存。 2.渔民节文化的记录:文字、图片、摄像等多种形式记录渔民节的活动,展现出较为完整的渔民节全貌,为发展民俗展演产业创造可能性。 3.在村民和专业人员的参与下,设计出能代表渔民文化的标志吉祥物或图腾符号。
| ||||||
(三)实施计划 | ||||||
目标 | 计划 | 具体内容 | 量化指标(服务人数、次数、质量等) | 完成时间 | ||
前期调研 | 了解基本情况 | 1.通过走访调查波罗岛村对民俗节日、神话传说等地方性知识较为了解的老人 2.了解需求,调查服务对象对服务方案的态度。 |
服务对象:波罗岛村村民代表及村委成员 服务次数:2次 服务人员及人数 单次):社工1名,文化志愿者2名
质量:确定地方性知识的最终呈现形式与要求
| 2019年 10月 | ||
人员筛选 | 筛选出18位老人 |
1.综合考虑身体情况、讲述意愿等,通过小组讨论,与村民代表与村委成员选定访谈对象。
|
服务对象:波罗岛村村民 服务次数:1次 服务人员及人数 单次):社工1名,文化志愿者2名
质量:确定访谈名单
| 2019年11月 | ||
民俗文化的记录 |
走访老人 |
1. 对选定的老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 2. 资料的整理
| 服务次数:3 服务人数:18人 服务对象:波罗岛村村民 服务人员及人数(单次):社工2名,志愿者2名
质量:形成图文并茂的文本资料,并保留音频与可提供的图片
|
2019年11月 | ||
渔民节活动的记录 | 全程跟踪记录 | 1. 采取摄像、录音、文字记录等多种形式对渔民节做一次全面的记录 2. 对参与的村民进行访谈,挖掘渔民节背后的传统智慧与文化 | 服务对象:波罗岛村村民 服务次数:1次 服务人数:400余人次 服务人员及人数(单次):社工2名,志愿者4名,专家1名
质量:形成完整的渔民节资料,并放在波罗岛村文化展览室进行展示。
| 2020年 1月 —— 2020年5月 | ||
文创 作品 | 设计吉祥物 | 1. 由设计师根据波罗岛村文化设计波罗岛村文化图腾或渔民节吉祥物 2. 由村民代表进行交流、确认及修改 | 服务次数:1次 服务人数:10人 服务对象:波罗岛村村民 服务人员及人数(单次):社工2名
质量:设计出能代表渔民文化的标志吉祥物或图腾符号
| 2020年6月 | ||
项目总结 | 成果展示 | 1.对一年的项目进行总结; 2.对得到的民俗文化资料进行文本与图片等资料的展示 |
服务次数:1次 服务人数:300余人次 服务对象:波罗岛村村民 服务人员及人数(单次):社工2名,志愿者4名
质量:形成文本影像资料,并放在波罗岛村陈列室进行展示。
| 2020年7月 | ||
项目督 导 | 社工培训 | 对项目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予以指导 | 服务人次:3人 服务次数:3次 | 2019年 10月 1 日—— 2020年 7月 30日 | ||
(四)项目服务预期效果 | ||||||
1.项目服务活动与计划按期完成,每次均有不低于预计90%的服务对象参与; 2.服务对象的活动满意度不低于80%; 3.项目结束形成资料性记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