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背景:
大鱼岛社区,位于山东半岛的东南端,现有居民3000户,曾是中国最大的自然渔村,具有典型的渔家文化,这里是渔家大鼓、渔民号子、海草房以及谷雨祭海庙会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源地,时代的变迁让这些渔家文化历史慢慢在流失,留下来的更多是传统节日的形式化,通过实地调研发现,渔家文化传承目前主要面对着三个方面的危机:一是传承人才缺乏的危机;二是受众群体断层的危机;三是更新和活化程度不足的危机。
项目目标:
总目标:
通过引领村民和青少年共同参与,让渔家文化在体验式学习中得以挖掘、保护和传承。
分目标:
1.提高居民和青少年对渔家文化的认识。
2.提升公众参与度。
3.创新活化渔家文化。
4.优秀渔家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实施范围与受益群体:
荣成市石岛管理区港湾街道大鱼岛社区,受益群体是3000户、10000名社区居民及20名青少年代表群体。
项目实施周期
2020年5月-2020年12月
项目预期成效
项目拟提供的公共文化服务、解决的问题、受益人数与社会效益(300字以内)。
引领居民与青少年主导项目工作,自身亲历挖掘的文化更加深入民心并能流传下来,解决了社区历史文化脉络中断的问题;青少年参与体验式的学习,给他们带来与课堂不一样的贴近历史文化的机会 ,所以更愿意主动传承和推广,直接受益人数3000人,间接10000人。项目中完成的历史文化资料不仅仅以影像记录和汇编成画册的形式保护下来,为后代传承提供宝贵的资料,更以有效形式,在生活中得以活化与传承,产生着持续的社会效益。
备注:
1.项目资金应当用于受益对象和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以受益对象和公共文化服务活动为基础编列预算,例如,阅读推广,应列出服务内容、服务人数、服务时间、人均费用;志愿服务补贴、工作人员劳务费用、交通费用等。预算的金额和标准应以公益性为准,用较低的投入得到较高的产出,符合实际,并接受社会监督。
2.项目活动确需培训的,要严格按照各级财政部门制定的费用标准执行,应当列出培训天数、人数,保留培训通知、课程设置、教材讲义、会场照片、签到表、发票、消费明细等备查。
3.所列支出成本是否合理、节约,将作为项目评审的重要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