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服务方案阐述 | ||||||
(一)项目实施背景: | ||||||
问题背景: 张村镇王家疃村在实施乡村文化振兴的过程中时,聘请国家民俗文化专家深入里口山挖掘传统文化,先后出版发行了《行走的里口山》和《乡愁的温度》两本民俗文化书籍,挖掘了256个民间传说。但是,对于王家疃村史的研究记录缺仍未空白,并且村庄中老人较多,因体力有限,较难从事体力娱乐活动。如何将社区老人群体这一闲置资源用起来,如何增加社区老人的归属感,让老人们书写自己的村史,让村庄历史保存传承下来是我们此次关注的问题。通过采访村里的老人,记录王家疃村的发展故事和人物故事,给老人提供一个诉说过去机会,激发老一辈的集体记忆与归属感,也让村庄获得了传承历史的平台。
项目解决的问题: 1.王家疃村村史的记录; 2.提高王家疃村老年群体的社区参与度和归属感。 受益人群:威海市环翠区张村镇王家疃村村民
| ||||||
(二)目标: 1.村史记录呈现:对至少6-10位老人进行口述史访谈,最后呈现为文字、图片、音频等形式的村庄史资料,并进行保存。 2.提升老年群体的参与度与归属感:通过“听您讲村史”的活动,提升老人的社区参与度,最终达到老龄居民主动为社区建设建言献策、提不足的程度。 | ||||||
(三)实施计划 | ||||||
目标 | 计划 | 具体内容 | 量化指标(服务人数、次数、质量等) | 完成时间 | ||
前期调研 | 了解基本情况 |
1.通过走访调查王家疃村老年群体中对村史较为了解的老人 2.了解需求,调查服务对象对服务方案的态度。 |
服务对象:王家疃村村民代表及村委成员 服务次数:2次 服务人员及人数:社工2名
质量:确定村史的最终呈现形式与要求
| 2019年 10月 | ||
人员筛选 | 筛选出6-10位老人 | 1.综合考虑身体情况、讲述意愿等,通过小组讨论,与村民代表与村委成员选定访谈对象。
| 服务对象:王家疃村村民 服务次数:1次 服务人员及人数(单次):社工1名,志愿者2名
质量:确定访谈名单
| 2019年10月 | ||
活动实施
|
实施计划 |
1. 对选定的老人进行口述史的访谈 2. 资料的整理
| 服务对象:王家疃村村民 服务次数:3人 服务人数:6-10人 服务人员及人数(单次):社工1名,志愿者3名
质量:形成图文并茂的口述史文本,并保留音频。
|
2019年11月-2020年6月 | ||
项目总结 | 成果展示 | 1.对一年的项目进行总结; 2.对采访的口述史进行文本与图片等资料的展示 |
服务对象:王家疃村村民 服务次数:1次 服务人数:300余人次 服务人员及人数(单次):社工2名,志愿者4名
质量:形成完整的村史资料,并放在王家疃村陈列室进行展示。 | 2020年7月 | ||
项目督导 | 社工培训 | 对项目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予以指导 | 服务人次:12人 服务次数:3次 | 2019年 10月 1 日- 2020年 7月 30日 | ||
(四)项目服务预期效果 | ||||||
1.项目服务活动与计划按期完成,每次均有不低于预计90%的服务对象参与; 2.服务对象的活动满意度不低于80%; |